close

不是聽說,是真的很好看的電影【聽說】


【聽說】是一個簡單不複雜的故事,說的只是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情感交流-親情.愛情以及人對於夢想的追求,可這些東西說穿了恰巧也差不多就是做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大部份了,鄭芬芬以往的電影很注重氛圍的營造,好比【沉睡的青春】裡色調古樸的沉靜小鎮與鐘錶店,但有的時候感覺太刻意了點,過於用力反而削減了故事的說服力,在【聽說】這部作品卻完全擺脫這樣的問題,串聯主要人物的生活故事,大量運用生活化有趣的對白,在輕鬆幽默的氣氛裡,醞釀出一股溫暖的人心的能量,也讓我這個正港台北人打心底讚賞鄭導這次不著痕跡,卻真實呈現了台北的城市之美,外鄉朋友常說相較於台灣其他城市,台北雖然比較進步可是人與人的關係相對疏離,我無從讓他們感受「台北」的溫度,因為在這裡實在沒有任何速成的方法,讓陌生人願意迅速卸下冷漠的面具以真實面目示人,在這個工作時間步伐必須匆促,做事必須有效能的城市,台北人看似圍城高築的防衛心有時候是城市人必要的自我保護手段

可這個城市的每個人其實跟任何其他地方一樣,期待被理解.尊重和信任,這個城市的人在某種自訂的安全界線之內,其實也樂於付出,很願意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這個城市有它獨知性之美和人文氣息,然後,鄭導運用鏡頭展示了台北城的美,老夜市也罷.信義區的街頭藝人表演秀也罷,鬧中取靜的社區住宅也罷,這些都是專屬台北人的風景, 這些也的確是我從小到大認知的台北風情,再找一個燦爛笑容無可取代的彭于晏飾演一個開朗的陽光男孩,我覺得這樣的角色設定太棒了,排開要「聽人」來同理聾人」這個偉大一點的目的,我想說,取鏡台北的故事,不必都壓抑.都愁苦鬱悶,這個城市也有很快樂的一面


我看過幾篇討論「聽說」的文章,一致提及男女主角的表情豐富多變的表演,其中有人提出疑問是否真正的聽障朋友在肢體動作也是那個樣子?關於這個疑惑我可以回答大學時期的我,曾經參加過一學期的手語社,所以有一段時間在路上遇到聽障朋友的時候,我曾經仔細觀察和比較他們比手語的時候,和社團的手語表演有什麼差別,
如果你也曾經刻意觀察過,看到彭于晏和陳意涵的表演時,相信除了讚美他們表情生動可愛以外,還會不得不讚賞他們的確是非常用功認真的好演員,真正的聽障朋友和一般學習手語的聽人們最大的不同便是臉部的表情,由於聽不到,只能靠手勢來表達意思,因此聽障朋友們在打手勢的時候,臉部表情通常比較誇張,憑藉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幫助對方更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因此當看著Eddie豐富的表情和眼睛有戲的陳大發,深深覺得他們的表演是成功的,充分掌握了聽障朋友溝通時候的特殊情狀,如果說「聽說」真的有一些想傳遞無聲的力量,這種恢弘一些的企圖,那麼我想通過他們的表演,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你看看有多少人在網上表示看完電影有種想學手語的衝動,再想想一部將近2/3靠著手部語言,並且不加上口白,卻從頭到尾一點也不冷場的電影,這樣的無聲怎能不形成力量呢?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莫外對於姊妹親情的演繹,飾演妹妹的陳意涵為生活全力打拼,目的在成就姐姐成為一名出色游泳國手的夢想,但是姐姐沒日沒夜的練習卻也是為了不讓妹妹的付出付諸流水,兩個人費盡力氣一心一意只為了成全對方的期望,因此當最後姐姐因嗆傷無法達成預期目標,對妹妹「咆哮」後質問:那你的夢想呢?為什麼要把你的夢想建築在成就別人的夢想之上?那一段情節的張力是很強很具震撼力的,回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過關心卻變成對方的壓力,付出卻變成對方心理負擔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拼命的」, 卻忘了停一停去問問對方,自己所給的是不是對方所需要的?也許每個人只有先愛惜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去愛惜對方

至於愛情的部分,我覺得按照編導所想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描述,很足夠了,愛情不用講得很複雜,兩個有感覺的人,經歷一點小波折最後走在一起,戲裡兩個人很幸福,戲外的我也看得很幸福!如同彭于晏所飾演的燒臘店小老闆一樣,遇上了喜歡的人便勇敢去表達.去追求,關於愛情,抱持這樣的態度便對了!年輕時候的我缺乏這樣的勇氣
。很抱歉,我沒有被到,打一開始我就主觀的覺得陳意涵不會是個聽力障障礙者,因為我直覺一個家庭裡不可能兩姊妹都有聽力缺陷,所以我一早估計是導演有心設計的一場美麗的誤會,不過我覺得有沒有雷到,並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只不過對照這次聽奧台灣的網球姊妹花選手,我這個主觀的判斷顯然有些以為是,一個家庭裡有兩個失聰的孩子原來也不無可能!順道一提,這部電影的甘草人物飾演男主角爸媽的林美秀和羅北安兩位演員,的確為電影增添不少歡樂,特別是林美秀她大概已經是詮釋這類型角色無可替代的人選了!

最後,我還是想說一說比較可惜的地方,這個便牽涉到剛剛我說的導演有心設計美麗的誤會」的部分了,電影裡有一段原本秧秧說好要請天闊吃飯,付賬時秧秧一塊一塊錢數給老闆,天闊因為看到老闆有點不耐久等的樣子,於是大方的掏出身上紙鈔替秧秧付錢,不料引起秧秧不快,秧秧怒道:「你嫌我一塊錢一塊錢算得很慢,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錢是我等了一整天才賺到的。他們等一下,又有什麼關係?」然後秧秧跟著既失望又傷心的說:「別人這樣我可以不計較,但為什麼連你也是這樣呢?」本來,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內心的確被憾動了一下,我想這也是編導原本希望達成的效果,同時這可能也是導演想表達的想法,人有時候很容易做出一些自以為好意,卻反而造成傷害的事情,缺乏同理心的好意有時候反而傷害了對方。可是我要說的是,這段情節震撼力的產生必須是建立在秧秧理解天闊是普通人」,也就是「聽人」之上,情節進行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導演還沒有拋出原來秧秧誤認為天闊是聾人的想法在劇情中提示出來,所以這個橋段的張力在彼時的確是有作用力且強烈的

可當接近尾聲,導演把這個誤會提出後,那麼矛盾便產生了,也就是說,如果,秧秧在付賬那個時間點的認知裡--天闊是個聽障者,那麼她的怒氣就不能將之解釋為身為身心障礙者的親人,看到一般人對於聽障者好意卻缺乏同理心的作為而生氣(在秧秧的部分是沒有問題的,她清楚天闊以為她聽不見)那麼充其量她的生氣就只能表淺的解讀成要不氣天闊沒耐心.要不氣他不能理解家境清寒者打工的辛苦,但顯然天闊也不是什麼有錢人家的少爺,天闊的背景設定是一個家庭幸福但家境普通的燒臘店老闆的兒子!如果只是因這兩個理由而生氣,那麼這個生氣的意義便不大了!受震撼的理由也就相對薄弱了!我不知道這個矛盾點,鄭導自己有沒有察覺到,還是已經察覺到了,但是想來想去,兩個爆點都捨不得放棄?或者是秧秧的生氣本來就沒有預設具備那麼大的意義?

或許正因為有觀眾表示並沒有預測到原來秧秧誤會天闊聽不見,也的確有一些人針對秧秧付帳的那一段情節深表感動,感動的理由大致和我最初的撼動相同,因此這樣的矛盾,我覺得是不可以去忽視的,應該可以更好的去處理,如果不能兩全其美,那麼就要有所取捨

好了,也許是我要求太多,凡事總有美中不足之處,【聽說】仍是今年夏天最棒的電影,我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國片,也希望它們越來越好吸引更多的族群走入戲院看國片,我的身邊還是有一些堅持不願意花錢看國片的朋友,要說服他們,只能用更好電影來證明




本以為【聽說】的觀後感要一直欠下去了,最近真的太忙.「雙開學之後同時工作兼作學生的生活還在適應,並不是真的很忙,而是「心裡」很忙,所以有一點點無所是從.還沒抓到方向的感覺,不過看到今天的報導說電影票房已經超過千萬了很開心,想想上來發一發文,把欠自己的補補好了


看了許多年聲光娛樂效果十足的好萊塢商業娛樂大片,這兩年好像很難再從任何的效果十足災難片或是動作片中得到任何快感,暑假大片變形金剛2也好.特種部隊也好.我都是默默的看.默默的散場,找不回以前看完【魔戒】【ID4】【明天過後】或是更早之前那些大賣特賣的商演電影的High勁兒,不知道是真的已經拍濫了?還是吃膩大魚大肉,現在反而對國片或是亞洲片中的一些佳作,宛如清粥小菜般的清新的劇情片,看完之後會讓我有一種有點滿又不會太滿的感動


ps.昨天因為臨時找不到戲院播放陪你到遠方,於是改陪朋友看了一部藝術電影-第三朵玫瑰,導演是曾經執導教父的大導演,其實我也沒看過教父,只是知道它很有名,結果睡是沒睡著,但證明我真的不喜歡看藝術電影,要叫我花腦筋去揣測導演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的片子,我實在興趣不大,正如過去那些曲高和寡的台灣得獎電影,我從來都不喜歡!

今晚剛看完寶島一村返家上了一下msn,有個朋友來告訴我,芬導在她的facebook上回應了我的疑問,我將回覆內容轉貼如下:  2009/11/13


已經11週了,在戲院上了兩個多月,「文茜小妹大」說是繼〈海角七號〉之後上得第二久的國片,票房也在下片前衝破三千萬。在一陣絢爛過後,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回答一些觀眾朋友的疑問,講一些我的心情。
有很多人都質疑《聽說》的劇情不合理,最聚焦的一個是一個家庭中怎麼可能出現兩位聽障小孩?另一個是怎麼可能兩個人在交往過程中沒發現對方都會說話?
在片子的上映過程中,即使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意見跟疑問,我也從不反駁或說明,是因為我覺得當影片完成,影片自己就會說話,世界那麼大,導演怎麼可能跟著片子到處說明呢?但是我發現很多人都用聽人的方式在解讀這部片,而不是完全地開放自己去接納所謂聽障的世界,因此會對我劇情中的一些呈現有所質疑,有趣的是,提出這些質疑的都是聽人觀眾,而沒有聽障朋友來抗議我的劇情有呈現錯誤的地方,是因為在編寫與拍攝這部片之前,我確實下了很多功夫去瞭解聽障朋友的生活,親身感受,但很多生活經驗確實對聽人朋友來說是想像不到的。也許因為我只是流暢地把那些細節鋪陳在劇情當中,沒有特別去做說明或再次強調,所以有些人也就忽略了而引起誤會。
比如,家庭中因為基因的緣故,是真的有可能生出兩個以上的聽障小孩,甚至到三個都有,而且聽障朋友可以騎摩托車,他們跑起來的平衡感有時候會跟別人不一樣,所以秧秧雖然最後是聽人,但是在一開始被誤會成也是聽障朋友是完全合理的。只是有觀眾朋友不能接受怎麼可能跟聽障朋友相處會完全不出聲音?如果你會手語,就真的不會想要出聲音,而且對一個你希望他能接受你的人,就更不會出聲音,這就是天闊對秧秧的心情。我們都以為聽障朋友是弱勢,但是當一個聽人處在一個聽障團體中,那個唯一的聽人在這個團體中才是弱勢。當你渴望某個人的愛,希望進入他的生活,在愛情的關係中你就是弱勢,只是這個弱勢並不代表尊卑,而是強大的企圖心與堅強的意志。

有一位Kelly Chang朋友,在〈在北緯25度說話〉的部落格中提出一個疑問,就是在麵店吃飯那場,秧秧原本要請客,天闊卻因怕老闆與客人等候而先用紙鈔付帳,引起秧秧的憤怒,表示秧秧如果以為對方是聽障,這段怒氣就不成立,因為這段怒氣應該是針對天闊應該是一般聽人的情緒,張力才成立。不過我要跟親愛的Kelly說的是,當一個聽障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早已經接受過很多聽人自以為是的關懷或不經意的歧視,所以如果天闊是一般聽人,秧秧對他的行徑頂多也就只是「啊,又來了~」的無奈,早就習以為常,可是就因為秧秧以為天闊是聽障朋友,他覺得天闊更應該要知道聽障朋友要維持生活跟和聽人站在同樣平等的位置上有多困難,所以別人都可以不願意等,天闊應該要捍衛自己繼續等下去。身為聽障朋友卻跟一般聽人一樣有著自以為是的關懷,那才是秧秧生氣的真正原因,只是諷刺的是,秧秧卻在之後發現自己對小朋做了天闊對自己做過的事,所以他的愧疚可想而知有多強烈。而我最大的遺憾也就在此,在姊妹倆吵架之後,有一場秧秧偷偷地對小朋道歉,姊妹倆互訴「我愛妳」的感情床戲(不要想歪哦,只是因為在床上拍所以我叫床戲)因為長度的關係被剪掉了,沒有在影片中出現,手語指導(也是真正的聾人)鯊魚老師發現那場戲沒了,難過得要命,老實說,我也是。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當初沒人對手語戲有信心,建議我要配上OS,免得觀眾睡著,我堅持不要,但是我心裡不怕嗎?當然怕!怕觀眾睡著,怕觀眾顧著看字幕就忽略了演員的表演。所幸,《聽說》的票房成為年度國片冠軍,所有參與的朋友們都可以驕傲地說出「無聲的力量」,沒人想得到這樣的愛情小品會讓那麼多觀眾願意花錢進戲院去看,只是我一直有一個心情不足為外人道的是,所有的人都認為《聽說》是小品,但是我從沒把他當小品看,也許拍攝預算上是小品,但是我對《聽說》的企圖,是希望它能帶給觀眾超越普世的價值、一份向上的力量,你能笑著走出戲院,就能微笑地面對人生所有的磨難。

芬導,謝謝你願意閱讀觀眾的想法,也祝福你拍出更優秀的電影作品
 




閱讀延伸:中時嚴選-要怎麼說《淚王子》?
閱讀延伸:
沉睡的青春
閱讀延伸:我看我在墾丁天氣晴2-破滅了的神人



北緯25度的話:
就是喜歡彭于晏,看到他的笑容就覺得特別神清氣爽啦呵!不過我還是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劇本最為重要,否則再好的演員都是浪費,比如愛的發聲練習,就是不折不扣劇情荒腔走板不合常理的壞電影,用了那麼多又帥又好的演員,結果還是看得一肚子氣走出電影院,像這樣的片子,Eddie你就別再接演了,早日解決官非,多拍好電影好的電視戲劇作品,讓我不無聊!

我是個不看電影.戲劇沒法生活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ly3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