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電影之前 -- 就是挺〈艋舺〉   文 /北緯25度

無意間看到MOVIE版轉載的「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 」。

但〈艋舺〉絕對是今年我最期待的電影。
如果按照PTT MOVIE版的慣例,配合我的Title,我的第一句話應該是這樣:這一篇文章就是來戰的。

可是,我並非殺氣騰騰的想來理論,我很尊敬這位西京朋友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與心力給自己生長的土地的這份珍貴情操。任何形式的志工都應該被尊重,應該說無論對人、對事、對土地表達關懷的人,都是值得褒揚的實踐主義者,畢竟這個社會「坐而言」的人,總是遠遠多過「起而行」的人不是嗎?
 
所以,我想說的只是做為一個熱愛看電影,並且對台灣電影有著深切期望的觀眾,我要很坦率的說這種沒有看過電影就下判斷的做法,我真的太不能認同了。特別是西京對於公共事務的熱忱,使其出色的部落格在某種形式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公眾論壇,擁有了某種輿論的影響力,我就更覺得迫切想為電影說說話。
 
〈艋舺〉是今年我最期待的國片,原因之一,他是鈕承澤導演的作品,其二因為他挑選的演員阮經天,是我認可的出色演員。西京朋友看過豆導在公視播出的戲劇〈我在墾丁天氣晴〉嗎?王小棣老師領頭的編劇群,豆導執導,令人感動的出色電視戲劇,播出的時候,官網論壇一片叫好,許多平時不看電視劇的人表示改變了對偶像劇刻板的印象,特別是男性觀眾做如是說。許多人因為〈我在墾丁天氣晴〉給了他們驅車南下,擁抱一下久違的海與天的衝動,如果說輿論普遍認為〈海角七號〉的成功因素,對於土地的關懷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在墾丁天氣晴〉對於恆春的環保生態、恆春的土地開發,恆春人的土地認同、恆春的美與恆春人的困境,絕對做了比兩小時的電影更加深刻的討論,對於劇中五個主要人物的性格,豆導都能面面俱到在幽微的小處做最細膩的掌握,他是一個肯用心拍出好片的好導演,而小天在〈墾〉劇中的優異演出,讓我耳目一新。

所以,同樣選擇台灣這片土地的一角做為戲劇題材的背景,讓我如何相信這樣的導演,傾全力拍一部電影只是為了抹黑這城市的一角?羞辱這曾經輝煌的文化古城?如果按照只有「艋舺人才會愛艋舺,艋舺人才懂艋舺,艋舺人才有資格談艋舺」的這種論述,那我想,電影工業可以全部停產了,James Cameron肯定是沒到過潘朵拉星球的

艋舺是台灣的一隅,艋舺屬於每個台灣人,屬於每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值得任何一個喜愛這塊土地的人一起來愛它,包括在地人或行腳的旅人。
PS.說到這裡,還沒算上製片李烈便是監製了從關懷弱勢家庭為主題意識的「囧男孩」製片,這樣的製片加上這樣的導演,我想,他們不只是唯利是圖貪圖票房的電影人。 

就說拍電影這回事吧!只有拍的好與不好,而沒有哪個題材能不能拍的問題,拿八O年代華西街底層生活的人物悲喜做為故事的時代背景,表面上在講黑幫講娼,那有沒有可能其實電影想講的是別的呢?又或者通過這部電影究竟是讓人害怕的遠離萬華,PS.這機率實在不高,我們總還是得到龍山寺安個太歲,我們總還分得清現實和電影吧還是民眾們會更想了解一下剝皮寮舊事,一睹艋舺風華?又或許文史工作者更迫切的意識到這個曾經光榮的古都更需要被關心呢?我理解的豆導風格愛探討人的矛盾與衝突,友情,夢想的議題,背景故事只是電影用來包裝議題採用的元素 ! 

我想像中的〈艋舺〉就是部限制級的九降風吧 ! 而電影對這些黑幫舊事表達的觀點究竟是支持?觀察?反思?還是批判?電影還未上演前,永遠沒人知道它說的到底是什麼,重點還得識其能不能成為一部值得令人討論的電影呢起碼在我的行事曆上拜訪剝皮寮這一項還等著完成劃掉。而如果不親自驗證,我們永遠不知道電影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如果最後的結果它真的很爛,產生不了話題,那西京擔心的事不會發生了,而我在坐這裡不睡覺地敲著鍵盤,還真是又笨又可笑!我不是幫電影好看與否背書,我還沒看過電影呢。但〈艋舺〉,你最好是別讓我那麼糗啊!

我也要說電影做為大眾文學,不同於田野考察,不同於史實追蹤,做為商業電影有其必須關注市場機制的必要性,你要說它「媚俗」的話也可以,但我要說這個「媚俗」有它必須「媚俗」的必要性,而它如果不僅是「媚俗」的吸引大眾進場,並且也獲得了「雅俗共賞」的賞聲,這才是大眾文學存在的價值,曲高和寡而沒有「閱讀」群眾的電影,就算得到特定影評人再高的評價或是所謂國際獎項,也無法發揮影響力,因為能讀懂、看懂的就是那麼一小群人,如何形成群體的價值判斷呢?我從來就不認同台灣早年某些常拿國際電影獎項,但是一般民眾卻表示看不懂的那些所謂「大導」的作品,沒有共鳴的創作,放在象牙塔裡自己聞香,起不了任何的社會影響力。
 
再來說說西京朋友最擔心的問題好了,西京覺得〈艋舺〉黑幫的題材詆毀了艋舺,會讓人對萬華印象更差,更不敢來萬華,我想說西京多慮了,難道年輕人會因為看了〈艋舺〉就不來逛西門町嗎?我講的再無賴一點,年輕人會為了要看〈艋舺〉而來西門町。

這幾年我和家人搬到了萬華,我很喜歡萬華便利的生活機能,可無法否認萬華龍山寺附近街道骯髒、遊民遍布的實景,這些都不是電影能橫加汙衊的。我不認為拍一部「艋舺「」就會影響或顛覆人們對萬華的印象,我贊同「艋舺」的文史是台灣珍貴的文化遺產,但萬華今日給人的印象不佳,卻恰巧正因為「艋舺」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城市之一,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美城古都。
可「最早」同時意味著什麼呢?就是someday它會變得「最舊」!而現在,就是someday了!這很嚴重嗎?其實也沒什麼,新舊更迭只得等待下一次的都市更新!

身為台北市民,我也要說,親愛的台北市長啊!台北市究竟有個「好」市長,還是「孬」市長,就看你如何保存美好的,重建毀壞的了。更新城市與保存古蹟的責任,從來在政府而不在電影人身上,不是嗎?但願萬大線的啟動,能為艋舺帶來新的契機
 
至於西京認為不會再有第二部〈艋舺〉了,那也未必,有〈紐約黑幫〉不也有〈曼哈頓情緣〉,再不然請西京那位說炒冷飯的「大導」,出來拍一部溫情主義的艋舺故事也很好啊!我實在很想知道那位大導說的炒冷飯,指的是哪盤?而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實在不是一件壞事 !世界上每個知名的城市都想做好城市行銷的工作

好了!我不太懂什麼叫做本位及偶像形式主義,所以最後我想說別瞧不起偶像劇的年輕演員,特別是給那些講到「偶像」兩個字就一副不屑一顧的不特定某某和某某聽,鮮少關心過台灣戲劇,就對所謂「帥哥」演員帶著具有敵意、蔑視的攻擊口吻,別讓人說破那行為可解讀為鬥豔註定失敗的忌妒公雞,在場邊咯咯亂叫的滿場飛,樣子很難堪啊!沒人讓你那麼沒腦的跟明星比「帥」?.

台灣這些年出了不少有天賦且用功的好演員,偶像劇就等於壞戲劇嗎?能夠將編導想表述的重要理念用好看的演員也好、炫亮的特效也罷,包裝成兼具商業特質有觀眾群,又能表達概念的戲劇,才叫做好的戲劇,曲高和寡管屁用。「帥哥美女」的演員,加上用功與天賦,正是所謂「祖師爺賞飯吃」,生得「好看」又不是原罪。我就是因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豆導非要自己下場演男主角才不看的,對不起了,豆導!良心建議您還是專心做你的兇惡導演,罵罵惹毛你的演員,至於演戲還是插個花過過癮就好了啊!
 
我不敢保證開春進了戲院,自己一定喜歡或不喜歡〈艋舺〉,但至少我帶著期待,期待它是一部好電影,我也希望西京朋友能夠再看了電影之後,再下定論!屆時,你還是認為〈艋舺〉汙衊了萬華,你要如何大加撻伐都沒有關係,看電影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事,如果看完你真覺得那麼差勁兒,或電影果真汙衊艋舺的話,再來撻伐會更有說服力!

至於某些也不贊成西京觀點的朋友,提出「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 」顯示作者對那個年代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缺乏理解與同情,我倒是不認為文章隱含這個意念,西京不過就是一心想讓艋舺更好、更美罷了!
 
西京說〈艋舺〉不可能不紅,那倒未必!得看MOVIE版的鄉民們賞不賞好雷!豈有一部拍的爛巴巴的戲票房肯定會好的道理?如果它今年票房真的好,那麼必有可取之處,台灣電影這幾年雖有起色,中生和新生代的新銳導演令人期待,可,還有更多不願花錢看國片的觀眾,如果今天很多人走進去了,別否定電影人的用心和努力,我也不認為年輕的觀眾就必然會毫無判斷力的全盤接受偶像給的東西!

至於文化局給了〈艋舺〉特別多的經費與關愛,我想起昨天聯合報楊照發表一篇跟台灣八千萬文創產業預算有關的文章,他說:「人家想的,都是怎麼集中資源做一件可帶動產業價值的事,我們想的,卻都是怎麼做一百件分散小事,讓計畫看起來熱鬧,讓大家通通有期待。所以,大歌劇大音樂劇計畫,一定不會在台灣形成。
」(全文按此)

楊照認為與其零零碎碎
,不如集中火力做一個大的計劃。他說得對不對見仁見智。起碼我個人覺得蠻有幾分道理。


&破壞古蹟的指控,已經有人出來澄清,自己看不贅述了
!(全文按此)







閱讀延伸
:
電影艋舺官網

閱讀延伸 :
我在墾丁天氣晴1--人與人的交互作用

閱讀延伸 : 我在墾丁天氣晴2--破滅的神人--楚大哥

閱讀延伸 : 我看聽說(附錄--鄭芬芬導演〈聽說之後〉)



北緯25度 : FB鈕承澤導演的連結,「是我本人啊!」就五個字讓我高興了一整個禮拜 !
 
引用自UPUP西京朋友「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 」 

八月底,從在剝皮寮擔任志工第一天開始,我就想寫這篇文章了。
 我也對其他志工朋友承諾,等我不再是街區導覽員身份的適當時機,我一定會寫出心裡的感受,以及大家心裡共同的一些話。

 這篇文章,談論的是一個台灣的文化政策現象。這裡面批判的對象是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他們對艋舺這部電影的積極協助立場,已經喪失了公部門把關的職責,也逾越了文化公權力。 當然,我也不得不批評到對這部電影的看法。這些看法,有很個人情感的部份,也有我在萬華這個社區裡多位朋友的共同心情。 

面對這部電影,其實我們的心情很沉重,我們都很不喜歡艋舺這部電影的題材;即便它還沒有上映。
 像艋舺這樣一部本位主義與偶像形式主義的電影
, 

對於萬華這個地區原本就一蹶不振的文化面貌,只是再一次的無情打壓,並且重新挖扒那些歷史的原罪,
再次深化人們對艋舺的邪惡印象。 有一次跟
某位也關心萬華的大導演聊天,他義憤地告訴我,
這種電影就是炒冷飯而已。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身邊的人說過,或者自己也曾經提過這句話:我不敢去萬華。萬華很可怕。 
那麼台北市文化局傾全力幫助了這樣的一部電影, 我不知道它們是否真的認真地審視過這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這樣的傾全力地支持這部電影,對艋舺地區來說,究竟提昇了什麼樣的文化 ? 答案很清楚。 我在想,或許只有在這裡土生土長,居住在此地絕大多數善良的艋舺居民,才能深深體會感觸這樣的憤怒與無奈吧。

事實上,我就是在寶斗里出生長大的小孩。我的阿公正是在寶斗里連任了三十年,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受人敬重的老里長。我家既非黑道,也沒有開娼館;我不是幫派混混,家裡女性成員更沒有人是娼妓老鴇。 相反的,阿公豐富美好的人文生命與地方奉獻精神,不知道可以拍成多少部賣座動人的艋舺電影;而這還只是我阿公個人身上的故事而已,艋舺純真良善的人事物太多太多了。 然而,我們卻要與這老朽可憐之城共同揹負污名。

相同的艋舺片名,本有機會在歷史上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座標印記; 可惜,未來不會再有另外一部電影叫「艋舺」了。

 明年二月五日,電影艋舺的影響力就要見真章了。如果這部電影真如台北市文化局所期許的紅透了半邊天,姑且不論這一切對艋舺地區的未來是好是壞;我想首先受到鼓舞激勵的,就是艋舺在地持續存在的黑道角頭與青少年幫派勢力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已經不可能不紅了。


台北市副市長兼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小姐,決心想要做紅這部電影,這點從許多文化局對剝皮寮老街的指示和作為可以看出,我猜想她應該很希望這部電影可以在萬華複製另一波「海角七號」效應吧。事實上我絕對認同,在短期觀光效益上,電影絕對有能力帶動一波市場人氣;然而,在政府、片商與觀光客消費完艋舺之後呢 ? 艋舺那些值得頌讚的美好歷史文化與古蹟人文,又能留存在哪裡 ? 文化的沉寂能敵得過電影所昭示的黑幫與娼妓負面問題嗎 ? 自古有著「一府、二鹿、三艋舺」美名的古城艋舺,今日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是髒亂、遊民、流鶯、老人、黑道、治安等種種落後的印象,比起台南府城或者彰化鹿港,人家有多努力在創造新舊交融的文化議題,而艋舺呢 ? 一個文化印象低落得可憐的古都,如今是台北人眼中的化外惡地,是城市落後的包袱與象徵。 
我想大喊,艋舺是精采的文化古城啊!


 艋舺有那麼多美好的人文歷史故事與先民拓墾題材,怎麼那麼多美好皆不見,偏偏必得炒作這腥臭原罪的冷飯 ? 或許,電影工作者本來就不用承擔文化責任,一切還是要以票房話題考量,而且他們要怎麼拍,基於自由市場原則,我們局外人本就無權置喙。 可是,身為地方最高文化指導單位的文化局,居然打著文化名號,全力支持一部標榜艋舺色情、娼妓、流鶯、暴力、幫派火拼的電影,
政府傾全力提供場地,協助電影劇組在拍攝過程裡順利進行任何想做的事情;看在其他電影工作者的眼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兩三個月來,艋舺劇組在萬華四處封街,隨處可見其蹤跡。我當時戲稱他們就是艋舺新興的最大幫派。 他們在艋舺街區裡,包含華西街觀光夜市封街拍攝,影響店家生意數日,並限制路人遊客拍照。大批演員化身流氓在大街小巷裡大聲叫囂幹聲不斷,四處上演追殺火拼,逞凶耍狠。他們進入三級古蹟清水巖祖師廟,在古廟牆上塗畫造景,擾亂廟堂聖地。他們在觀光古蹟前公開廣場上,見路人遊客持相機拍照,便有工作人員貼身監看勸阻限制攝影,並要求查看相機照片;我認為他們有權限制照片或明星肖像的使用,卻不能限制人們拍照的自由。

 另外,文化局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裡開放了數間才剛斥資修建完成的歷史建築,如廣州街 37、39 號等古蹟空間,提供艋舺劇組作為倉庫堆放各式大小型景片道具,並任由佈景搬運碰撞、釘拆佈景破壞清代珍貴古蹟建築紅磚牆面與木造結構。剝皮寮辦展期間,電影拍攝工作迫使藝術家原創創意被扼殺,如:周靈芝與洪易作品;電影佈景施工及拍攝期間多次影響民眾參觀動線,並造成參觀安全與嚴重公共危險問題。 最大的傷害還不止於此, 文化局允許劇組在老街裡搭設五花八門佈景店招,不但不符當地風土民情,並遮蓋原有老建築歷史原貌,其造成參觀者對老街文史的誤解,使街區人文歷史故事的保存傳遞更加困難。在網路上,經常可見參觀者在自由參觀無人導覽下,將剝皮寮老街遊歷圖文分享於部落格上,內容多半被街區內電影佈景誤導,誤以為該片場景即為剝皮寮老街歷史原貌,更甚者造成街區內過往產業、常民生活面貌與地名認知上的嚴重謬誤。 如今,電影已經殺青,文化局卻又要求艋舺劇組將已拆除的佈景再度搭回剝皮寮,希望作為長期保存供觀光客觀賞遊覽。 事實上,艋舺電影未演先轟動,在拍攝期間內已經開始不斷傷害萬華這個地方了;這點從他們每天發布的新聞稿便可窺其心態。

以下節錄電影拍攝期間內各媒體相關新聞稿標題或內容,舉例如下: 
○ 自由電子報-艋舺揮刀開拍阮經天升格主角。 ○ 電影艋舺八月開拍阮經天扮黑道拼狠勁。 
○ 台灣電影艋舺封街拍飆車戲阮經天自爆國中無照騎機車上學。 
○ 舒淇十四歲當過太妹!想演艋舺重回過去。 
○ 聯合報-電影艋舺重現剝皮寮古街。 
○ 電影艋舺…. 將水源快速道路封街,讓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等「太子幫」盡情飆車。 
○ 電影艋舺 30 日於台北萬華區華西街商圈,封街拍攝兩幫派大規模群毆戲….. 七百名臨演頂著正午艷陽「開幹」。 
○ 聯合報-阮經天拍新片艋舺準備到黑幫實習。 ○ 自由電子報-柯佳嬿萬華拉客曖昧趙又廷。 
○ 柯佳嬿在電影艋舺裡當起 1980 年代萬華寶斗里的妓女….。 
○ 導演鈕承澤坦承他的「寶斗里初體驗」在 14 歲時就已經獻出….。 
○ 電影艋舺赴萬華昔日公娼著名的寶斗里取景,趙又廷與飾演妓女的柯佳嬿片中初體驗,就在如此「重口味」場景上演。 


諸如此類;日復一日不斷密集地消費艋舺與萬華。 現在在網路上搜尋「艋舺」二字,電影艋舺的篇幅幾乎已經蓋過這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和觀光介紹了。 台灣難得珍貴的地方文化資產,真要如此讓電影工作者與商人漠視消費也就罷了;就連政府高官也來當幫兇一起用最廉價表象的方式解讀地方人文歷史精神,那麼像艋舺這樣孕育台北市最早期常民文化生活面貌的發祥地,還有什麼機會翻身,還遑論讓人瞭解它深度的歷史文化價值 ? 

艋舺電影的官方網站文字寫道: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將透過社會底層少年們的眼,看到拓墾、強悍、團結、突圍、生猛而豔麗的艋舺精神,看到艋舺綻放炫目的瑰麗聲色,看到過去的黑暗,與榮耀。看完這一串似是而非的高招文案,我只能搖頭, 艋舺真是他們眼底的這樣膚淺嗎 ? 八○年代的艋舺幫派, 這怎麼會是艋舺的拓墾精神 ? 這標榜的又是什麼樣的團結與榮耀呢 ?

 電影公司真的很聰明, 以最當紅的男性偶像明星來演幫派,耍酷鬥狠,真是帥呆了, 想必年輕影迷們會尖叫力挺到最高點吧。


這部電影,明年二月初就要上映了。 這部電影,導演本身便是自小憧憬兄弟義氣的人。 這部電影,是台北市文化局護航催生的重要國片。
因為台北市政府受不了「痞子英雄」輸給高雄市政府的屈辱。
因為台北市政府決定把「艋舺」捧成「海角七號」。兩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電影。


所以,我們有了這部即將再次傷害艋舺的賣座強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lly3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